首页 栏目首页 > 创业 > 正文

文化之窗|曲山艺海能否再现?

沈阳“相声江湖”开张,听云轩直播间相声演出十几万人同时围观……最近,线上线下的曲艺演出都火了,不少相声团队、相声园子也借着热度出了圈,曲艺文化迎来新一轮关注。

说到曲艺文化,济南是有话语权的。这里被称为曲山艺海,曾与北京、天津并称中国曲艺三大码头。山东快书、西河大鼓……多个曲种在此生根开花。济南人不光爱听相声,更会听相声。所谓来济南“看湖,游园,听相声”——湖是大明湖,园是大观园,相声听的则是晨光茶社。晨光茶社与北京的启明茶社并称“南晨北启”,是南北名角的聚集地,也是培养圈儿里名家的“最高学府”。曾经一座难求的火爆场景,活脱儿就是相声大师马三立《卖挂票》中的场景。

今年是晨光茶社成立80周年,探寻这块济南相声金字招牌的过往,不禁让人思考,彼时的盛景可否再现?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在济南“踢门槛”

1941年,18岁的孙少林跟随师父李寿增先生来济南走穴。演出十分成功,颇受观众欢迎,这让师徒二人萌生了在济南落脚创办相声园子的念头。1943年9月2日,济南大观园鞭炮齐鸣、人声鼎沸,晨光茶社正式开张。

“晨光茶社的由来颇具渊源。当时北京有个启明茶社,也是个相声大会。我父亲认为,启明只是天要亮,可还没见到阳光,怎么也得带点儿太阳的光亮。于是晨光这个名号就诞生了,与北京的启明茶社并称‘南晨北启’。”国家一级演员、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、晨光茶社相声大会传承人孙小林介绍。

开业后,晨光茶社经常邀请京津两地的名家,相声大师马三立、刘宝瑞、常宝堃、郭全宝、白全福、王长友等一大批著名相声演员都曾登台献艺。

缘何晨光茶社有如此吸引力?“我父亲是个仗义疏财的人,善待每一位来自京津的演员,给他们公平的份额,迎来送往周到细致。不管是门内的,还是行内的,只要是相声甚至曲艺同仁,他都会高接远迎,经常为了接济同行去当铺换钱。收入高,讲人情,谁不愿意来呢?有了高质量的表演队伍,演出质量自然差不了。”孙小林说。

与此同时,晨光茶社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优秀演员。北京的相声大家马季、赵振铎、李金斗,天津的快嘴李伯祥,济南的孙少臣和赵文启都在这方舞台上赢得了观众的喜爱。当时,相声界有一条公认的规矩,就是“北京学艺,天津练活,济南踢门槛”。

“‘门槛’有两个,一个是踢后台演员、老艺术家的‘门槛’,这是第一步;还有一个就是踢观众的‘门槛’,济南人喜欢曲艺,更懂相声,舍得花钱听相声,脾气也直爽,你行就是行,不行就是不行。”孙小林介绍,高水平的演出,也培养了成千上万的相声观众,最开始的场地可容纳300多人,由于演员阵容强大、节目内容丰富多彩,晨光茶社几乎场场爆满,门口经常排起几十米的长队。

济南相声最初还是以北京和天津为范本。在发展过程中,演员们发现济南的观众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深,便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当地观众喜欢的内容和方式,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。正如孙小林所说:“如果说北京相声文雅内敛、含蓄幽默,天津相声接地气、句句是哏儿,那济南相声则是火爆、嘎嘣脆,还卖力气。观众听了那叫一个过瘾,怎能不迷?”

对发展有益,对观众负责

孙少林1923年出生在天津,自幼酷爱相声艺术。他创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的《学电台》是保留至今的传统活,被很多相声演员视为看家作品。

孙小林说,他眼中的父亲是严厉的,视相声如生命。“父亲从小学艺,一辈子没离开过相声,哪怕在田间地头劳作,也利用抖包袱的方式,来减轻生活压力。父亲的一生,是辉煌的也是坎坷的,因为他是老板,要为每一位演员着想,自然承担的更多。晨光茶社因各种原因关闭后,父亲进入济南市曲艺团传授相声艺术,培养了不少优秀演员,为济南相声发展打下了根基。”出生在相声之家,孙小林从小就在剧场里玩耍。“父亲的业务能力,是我一直追逐的目标。”正因抵不过骨子里对相声的热爱,孙小林最终加入职业相声演员的队伍,并接棒晨光茶社,培养徒弟,承担传承济南相声的责任。

2006年7月12日,停业40年的晨光茶社重启营业。恢复历程并非一帆风顺。新创作的相声作品,没有老段子成熟,还需要时间不断淘洗打磨,且存在“同质化”现象。不少年轻相声演员基本功不如老艺人扎实,这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。不过在孙小林看来,解决困难的方法就是认真对待,只要本着对相声发展有益,对观众负责,持续探索,就能走对路。好在徒弟们思维灵活,很快就适应了小剧场的演出。自重新开张以来,晨光茶社坚持公益化演出,十几年来风雨无阻,大大小小的公益演出高达1200余场。

艺术和流量并非对立

随着娱乐方式多元化,传统曲艺难及旧时鼎盛是不争的事实。对此,孙小林坦言:“如今济南的演艺市场不温不火,不复当年繁华。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快,娱乐选项也多。但就相声而言,济南市场仍存在较大挖掘空间。”

为了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,如今的演出更得与时俱进。“相声《哭四出》,当年非常火爆,现在就没市场了。但可以利用它的框架,换成新的表现形式。”孙小林告诉记者,近几年,他利用网络平台,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搞创作。此外,相声教学也得创新。“我小时候学艺,就是一门心思刻苦练习,现在不行了,得因材施教。比如唱得好的就专攻唱,学得好的就专攻模仿,方能各展所长。”

民间曲艺团体是相声艺术传承中不可或缺的环节。对相声传承来说,艺术和流量并非对立,而是相辅相成。“艺就是能力,术就是获取流量的方式。如果有能力,又能获得流量,自然是好事。但是民间曲艺团体终归还需要适应每个地方的观众需求。例如张三在这个城市火了,到下一个城市也需要加入当地的文化元素。”孙小林认为,没有业务能力,光靠流量,自然不会长久。不管什么样的相声组织,都要秉承传播正能量,为观众带来欢乐为目的,在此基础上不断摸索,才能出真知、赢发展。

(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周晨静 报道)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