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栏目首页 > 创业 > 正文

阳谷县农村公路密度和县乡公路等级、数量均居全市第一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记者 陶春燕

8月29日,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“加快建设农业强市”系列新闻发布会(阳谷县专场),阳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申春青介绍,阳谷县作为全省传统的农业大县、畜牧强县,近年来,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大局,践行“三提三敢”,统筹推进“五个振兴”,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,实现了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。去年以来相继荣获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、山东省现代农业强县等14个国家级、省级荣誉称号,成功获批创建全国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,走出了富有阳谷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。

坚持走产业富农之路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。始终把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头等大事,建成高标准农田82万亩,粮食常年保持在16亿斤以上,蔬菜总产量居全市第2位,粮食单产、肉蛋奶总产、肉鸡年出栏量均居全市第1位。按照“规模化、产业化、品牌化”方向,不断做细做优农业经营体系,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5家、专业合作社2506家、家庭农场1448家、规模养殖场175家;持续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,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、国家级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4个、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2个,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,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家、国家级生态农场1家,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65.5%,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99%。聚焦种业振兴,与中国农大建立教授工作站,着力培育优质强筋麦品种,“农大系列”强筋小麦品种被评为2022年“山东省十大农业新品种集成推广典型”。

坚持走人才助农之路,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。以脱贫享受政策适龄人口为重点,强化人才培训,截至目前,开展就业技能培训500余人次,培育乡村振兴类专业技术人员近546人。强化人才引进,先后赴各大高校开展“校园直通车”招聘活动,今年引进青年人才571人、博士2人。柔性引进宿振起教授、杨万立教授等行业内知名专家,累计指导种植主体400余人次,推动农业新技术迅速转化和运用,有效提高服务基层质量。

坚持走文化兴农之路,着力培育文明乡风。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打造了“春和八里”“书香阳谷”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区和“微心愿”“景阳新声”等优秀志愿服务品牌。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,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2400余场、阅读活动2100余场。强化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,扎实推进七级运河古街等4个保护展示工程,建成薛氏手工挂面、秋娘布庄、烙画非遗传习等13项“山东手造”非遗工坊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,县级以上文明达标村覆盖率99%,农家书屋、文化广场覆盖率达到100%。

坚持走生态惠农之路,建设美丽宜居村庄。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,累计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5个、市级66个,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2.5万户。去年全县10个村庄入选全省第三批乡村振兴“十百千”工程示范村创建单位,3个村庄获评全省景区化村庄。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,“路水电气房厕”改造均实现全覆盖。农村公路密度和县乡公路等级、数量均居全市第一,金堤河扶贫大通道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;完成农村供水智能化改造提升,在全市率先实现“五同”目标;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态长效,获评全省“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”重点县。

坚持走组织强农之路,夯实基层组织基础。强化基层组织建设,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。累计培训村党组织书记、“两委”成员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、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及驻村第一书记等4000余人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,安乐镇探索“渔光互补”增收模式,村集体以坑塘资源入股党组织领办合作社,坑塘“养鱼+光伏发电”增加集体收入。张秋镇依托文化旅游平台,融合“景阳”水浒文化与农业文化,打造张秋“景阳红”粮画品牌,发展具有鲜明农业文化与旅游文化的共同致富道路。

坚持走全面小康之路,巩固拓展脱贫成果。严格按照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,帮扶干部每月入户走访,及时回应群众需求。总结推广张秋镇“王庄模式”、阎楼镇“关庄经验”,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,农村电商年销售收入突破14亿元。按照三级联动、梯次推进的工作要求,统筹整合各级资金,创建了乔润“春和八里”、阎楼“清满西楼”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。同时,集中打造了石佛镇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市级示范区,着力打造“乡悦安镇”等3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县级示范区。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